
每年高考過后,都有些考生落榜。落榜者往往情緒消沉,覺得自己不幸。其實,落榜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波折,并不能決定一生的命運。古人科舉考試和現在的高考差不多,也常有落榜之人。其中有不少人落榜后,重新定位自己的方向,華麗轉身,同樣取得了成功。
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落榜生,當數唐代詩人張繼。他僅僅因一首詩而名聲大振。相傳,張繼落榜后,想著同窗好友個個金榜題名,自己卻名落孫山,心情非常失落郁悶,便前往蘇州散心,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。從傍晚到夜里,張繼一直站在船頭望著蘇州城,心境亦如那晚風凄清寒冷,于是隨口吟出《楓橋夜泊》:“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”此詩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名,而且讓后人記住了懷才不遇的詩人張繼。
元末明初的沈萬三,家境殷實。父親寄希望于他好好讀書,將來考取功名。然而,事與愿違,沈萬三百般苦讀,屢試科考卻榜上無名。后來,他轉而跟隨父親學習經商,在商界里經營得風生水起,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富豪,連明朝新帝朱元璋都向他請求資助。
我國明代最偉大的醫學家、藥物學家李時珍,年幼時天資聰穎,十幾歲時考取秀才。但在隨后的3次舉人科考中,他卻名落孫山。3次科考,9年的時光,卻沒有博得一個功名。李時珍決定放棄科考,投身醫學,潛心研究醫藥。他博覽先人留下的遺書,走遍大江南北,遍訪各地醫者,歷經27年,完成藥物學巨著《本草綱目》。
明代著名的畫家唐寅,也是一名落榜生。只不過他和別的落榜生不一樣。他因參加科考時急于考取功名,購買考題作弊的事情東窗事發,而被剝奪了考生資格,永遠無法再踏進科考的考場。唐寅受此打擊,無法排解心中的郁悶,轉而把情感投入到作畫之中,進而愛上了作畫,終成一代名畫家。
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共計落榜8次。他自幼十分聰明,9歲作文,10歲寫出千余字的《乞醯論》。歸有光雖發憤讀書,卻考一次落榜一次。第8次落第之后,他徙居嘉定(今屬上海市),開始讀書談道,招徒講學。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造詣很深,《項脊軒志》還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。他著有《震川文集》四十卷,被后人贊為“明文第一”,是“唐宋派”中成就斐然的作家。
清朝的蒲松齡,19歲時考童子試,成績名列前茅,眾人都說他將來必定會考取更大的功名。但在后來考舉人、進士時,他卻屢試不中。后來,蒲松齡放棄了科考,寄情于散落民間的離奇古怪鬼魂故事。他在瓜棚下以茶水換故事,到處搜集民間的靈異故事,編輯成冊。這就是傳誦至今的《聊齋志異》。
由此看來,落榜并不可怕,關鍵是不能落志。換個方向努力奮斗,人生照樣精彩。
責編:周媛
初審:周媛 二審:唐劍華 終審:夏義鳳
下載APP
分享到